幸福夕阳网

脑供血不足不是小事!这些信号要警惕

面部或肢体麻木

血液供应不足会影响脑部感觉神经,常表现为面部僵硬、嘴唇或舌头麻木、一侧肢体发麻或有异物感。

性格行为异常

有些人会出现性格突变,比如原本内向的人突然变得烦躁易怒,或者原本开朗的人变得沉默寡言。

运动功能障碍

出现肢体无力、走路不稳、手抖、拿东西不稳、动作迟缓等症状,甚至可能出现肢体痉挛或跳动。

语言和吞咽困难

突然说话含糊不清、吞咽困难,可能是脑供血不足影响了语言中枢或运动神经的表现。

⚠️ 温馨提示:

如果以上症状持续超过两个月,建议尽快到医院进行脑部CT、MRI或脑血流图等相关检查,早发现、早干预,避免病情加重。

二、脑供血不足的常见原因

脑血管粥样硬化:血管内脂质沉积,导致血流不畅;

颈椎病变:压迫椎动脉,影响大脑供血;

心血管疾病:如心衰、心梗等,影响心脑供血;

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:三高人群更容易出现血管病变;

长期吸烟、饮酒、熬夜、饮食油腻:不良生活习惯是“隐形杀手”。

三、改善脑供血,从生活做起,这几招很实用!

1. 养好血管是关键

控制血压:高血压是脑供血不足的“罪魁祸首”,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,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。

控糖控脂:定期检查血糖、血脂,避免血糖波动和血脂异常。

饮食清淡:多吃富含维生素、膳食纤维的食物,如绿叶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,少吃油炸、高盐、高糖食品。

戒烟限酒:烟酒会加速血管硬化,应坚决戒除。

2. 坚持适量运动

每天30分钟有氧运动:如快走、慢跑、太极拳、游泳等,每周坚持3次以上;

运动强度适中:以心跳加快但能轻松说话为宜,循序渐进,避免过度劳累。

3. 保护颈椎,畅通血流

纠正不良姿势:避免低头久坐,保持抬头挺胸,使用电脑时屏幕与视线平齐;

做颈椎操:每日做简单的颈部拉伸和旋转动作,有助于放松肌肉、改善椎动脉供血;

注意保暖:避免颈部受凉,尤其是空调房或冬季。

4. 按摩穴位,辅助调理

中医认为,解溪穴是改善脑供血的重要穴位,具有清胃化痰、镇惊安神、补气活血、舒筋通络的功效。

按摩方法:

用大拇指按压解溪穴(位于脚背与小腿连接处的凹陷处);

缓慢用力按压,再缓慢松开,重复30次;

每天早晚各做一次,有助于促进全身及脑部血液循环。

四、预防脑供血不足,贵在坚持

脑供血不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而是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和慢性疾病积累的结果。预防和改善的关键在于:

豆浆虽好,喝对才健康

2025-07-23 09:43: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