肾小球就像人体的“过滤网”,正常情况下,它会把血液中的代谢废物过滤出去,同时保留蛋白质、红细胞等重要物质。当肾小球受损时,蛋白质和红细胞就可能漏出,形成蛋白尿和血尿。
我们来通过几个事实,看看蛋白尿和血尿在肾病中的意义:
1. 单纯血尿未必等于严重肾病
有些患者只有肾性血尿而没有蛋白尿和高血压,常见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或家族性薄基底膜肾病。这两种情况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,只需定期复查即可。
2. 蛋白尿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关键指标
尿蛋白的多少,直接反映了肾小球损伤的程度。一般来说:
尿蛋白定量越大,病情越重;
如果尿蛋白≥3.5g/24小时,就可诊断为肾病综合征;
是否使用激素等免疫抑制治疗,也主要依据病理类型和尿蛋白定量来决定。
例如,对于IgA肾病,只要尿蛋白≥1g/24小时,就可以考虑使用激素治疗;而微小病变型肾病则要等到尿蛋白≥3.5g才开始激素治疗。
3. 蛋白尿是肾功能恶化的“罪魁祸首”之一
在导致肾功能恶化的因素中,蛋白尿是关键因素之一,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是高血压。如果这两个因素得不到有效控制,肾功能的下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。
4. 蛋白尿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标准
治疗是否有效,医生最关注的指标就是尿蛋白的变化。例如:
经治疗后尿蛋白<0.3g/24小时,可以认为病情明显好转;
如果长期维持在这个水平,甚至可以视为“临床治愈”。
从这位患者的经历中,我们能学到什么?
这位患者一年前就出现了蛋白尿,但没有血尿,也没有症状,所以没当回事。直到这次出现血尿,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
幸运的是,她最终接受了肾穿刺检查,确诊为IgA肾病,但肾小球尚未硬化。经过激素和沙坦类降压药治疗,两个月后,她的尿蛋白已降至0.3g/24小时,血压也恢复正常。
她的经历提醒我们:
血尿虽然“显眼”,但蛋白尿才是肾病的“核心信号”;
很多肾病早期可能只有蛋白尿,而没有血尿或高血压;
忽视蛋白尿,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;
定期体检、关注尿蛋白变化,才是保护肾脏健康的关键。
@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. 北京广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2912号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