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加胃肠负担,引发腹胀、消化不良;
影响钙、铁等矿物质的吸收,长期可能影响免疫力;
对于消化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来说,可能造成营养不良。
建议:成年人每天摄入50~100克粗粮为宜,占主食总量的1/3左右;老人和儿童应适量减少,并通过煮烂、磨粉等方式促进消化吸收。
误区三:主食只有谷物和杂豆?
很多人以为主食仅限于米饭、面条、馒头等谷物类食物,忽略了像土豆、红薯、南瓜等富含淀粉的食材。其实,它们也属于主食范畴。
注意:如果吃了土豆、红薯等食物,在当餐中应适当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,避免热量超标。此外,尽量避免油炸烹饪方式,以减少热量和致癌物的摄入。
误区四:晚餐不吃主食有助于减肥?
近年来,“晚餐不吃主食”的减肥方式在年轻人中流行,不少女性白领甚至完全跳过晚餐主食,只吃蔬菜水果。
科学提醒:这种做法不但不能有效减肥,反而可能损害健康:
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会导致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增加,影响脏器功能;
脂肪大量氧化可能产生酮体,严重时甚至引发酮症酸中毒;
长期不吃主食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、坏胆固醇升高、心脏病风险增加。
建议:晚餐应保持适量主食摄入,维持身体能量平衡和正常代谢。
怎样吃主食才最健康?
主食不仅提供能量,还富含多种营养素。长期不吃或过度节食主食,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。那么,如何科学地吃主食呢?以下是几个实用建议:
1. 摄入量要适中
中国营养学会建议,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50~400克谷类食物。大部分人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在合理范围内,无需刻意减少,但也要避免暴饮暴食。
2. 注重主食多样性与清淡
现代人追求主食品种的多样化,但像油酥饼、炒饭、炸馒头等高油高盐的主食,可能带来健康隐患。建议选择蒸、煮等方式,保持主食清淡可口。
@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. 北京广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2912号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