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福夕阳网

晚安不是睡觉,是“打烊”:当代年轻人的熬夜真相

70后:喜欢睡前看书,注重精神放松;

80后:普遍存在失眠问题,压力大、入睡难;

90后:睡得最晚,平均睡眠时间仅7.5小时,低于健康标准;

六成以上年轻人:不愿意规律作息,睡前沉迷手机、追剧、网购、刷社交媒体;

凌晨0点到2点:90后、95后下单网购的比例明显上升,成为“深夜消费主力军”。

一位大学生坦言:“白天的时间都是别人的,只有夜晚躺在床上的时光,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。”

明知熬夜伤身,为何还是停不下来?

“熬夜一时爽,一直熬夜一直爽。”“夜太美,尽管再危险,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。”这是当代年轻人对熬夜的自我调侃,也是真实写照。

在接受采访的20名大学生中,熬夜已经成为一种‘主流’生活方式。他们清楚熬夜的危害,却难以自控。白天犯困、皮肤变差、掉头发、体质下降……这些后果他们并非不知,只是难以改变。

有人尝试各种“强制手段”:

把手机定时关机;

把手机放在床下、够不到的地方;

和室友互相监督;

设置睡前提醒、使用“防沉迷”App。

但最终,还是败给了“自控力不足”。

熬夜背后,藏着年轻人的孤独与焦虑

“晚安”不再代表“我要睡觉”,而是“我今天不想再和世界打交道了”。在深夜里,有人刷手机逃避现实,有人翻来覆去想心事,也有人默默流泪。

正如网友所说:“枕头里藏满了发霉的梦,梦里住了不可能的人。”夜晚,成了他们释放情绪、独处思考的唯一时间。

有研究指出,“灵感一现”最常发生的三个地点是:浴室、床上和公交车上。也许,正是在疲惫和困倦中,大脑才更容易跳出常规思维,产生创意火花。

睡觉,不是浪费时间,而是给身体充电

如果你白天总是困倦、发呆、注意力不集中,也许不是你懒,而是身体在提醒你:“该睡了。”

科学家发现,人类的精力在上午10点至12点以及下午5点达到高峰,下午2点左右则容易犯困。如果生物钟被打乱,不仅影响精神状态,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、代谢紊乱。

与其在深夜里焦虑地刷手机,不如早点入睡,让身体真正得到修复。

别让熬夜,偷走你的健康和未来

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我们总是在追赶时间,却忘了:睡眠不是浪费时间,而是最好的投资。

别再用熬夜换取短暂的“自由感”,别再让黑眼圈、脱发、焦虑成为生活的常态。

晚安,不是“打烊”,而是“休息”。

困了,就去睡吧。

好好睡觉,才是最好的自律,也是最温柔的自我关爱。

轻松养生从按揉穴位开始

2025-07-25 09:41: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