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福夕阳网

血尿和蛋白尿,哪个更可怕?

更重要的是,是否使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蛋白尿的多少和病理类型。例如:

IgA肾病:24小时尿蛋白 ≥ 1克,就可能需要激素治疗;

微小病变型肾病:通常要等到尿蛋白 ≥ 3.5克才启动激素。

可见,蛋白尿是决定治疗方案的关键指标。

3. 蛋白尿是推动肾功能恶化的“头号推手”之一**

研究证实,持续的蛋白尿是导致肾功能进行性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。它不仅反映肾小球损伤,还会直接毒害肾小管,加速肾间质纤维化。

而另一个“帮凶”就是高血压。两者协同作用,会显著加快肾衰竭的进程。如果蛋白尿和高血压都控制不好,肾功能恶化几乎不可避免。

4. 蛋白尿是衡量治疗效果的“晴雨表”**

治疗后是否有效?医生最关注的指标就是尿蛋白的变化:

尿蛋白降至 < 0.3克/24小时:称为“完全缓解”,意味着病情明显好转;

< 1克/24小时:称为“部分缓解”,也提示治疗有效。

相比之下,血尿的改善与否,并不作为疗效评价的主要依据。

回到这位患者的病例

她最终被确诊为IgA肾病,幸运的是肾穿刺显示肾小球尚未硬化。我们给予激素联合沙坦类降压药治疗。

两周后复查,她的尿蛋白已从1.2克降至0.3克/天,血压也恢复正常——达到了临床意义上的“完全缓解”。

如果她在一年前就重视尿蛋白异常,及时干预,或许可以更早控制病情,避免肾损伤进一步发展。

结语:别被“吓人”的血尿迷惑,真正要警惕的是“沉默”的蛋白尿

很多人一看到“血尿”就紧张,觉得“尿里有血肯定很严重”;而看到“蛋白尿”却觉得“不疼不痒,没什么大不了”。这其实是本末倒置。

血尿像“警报灯”,提示你肾脏可能出了问题;

而蛋白尿,才是真正“摧毁肾脏”的元凶。

因此,请记住:

✅ 体检发现蛋白尿,无论有没有症状,都必须重视;

✅ 定期复查尿常规、尿蛋白定量、血压和肾功能;

✅ 一旦确诊肾病,控制蛋白尿和血压是延缓肾衰的关键。

别等血尿出现才就医,那时可能已经晚了。

真正可怕的,不是看得见的血,而是看不见的蛋白流失。

爱护肾脏,从重视每一次尿检开始。

首页 上一页 1  2  3  4 

糖和盐,谁更伤身?

2025-07-28 13:50:08

轻松养生从按揉穴位开始

2025-07-25 09:41:44